5D艺术网首页
商城
|
资讯
|
作品
|
博客
|
教程
|
论坛
登录
注册
加为好友
发短消息
来自:5D
性别:先生
最后登录:2019-10-19
http://laowen.5d.cn/
现实是块石头,精神是个蛋,石头虽然坚硬,可蛋才是生命
首页
|
新闻
|
话题
|
博客
|
相册
|
艺术作品
|
社交关系
|
留言板
|
社交圈
2005/09/28 | 李敖复旦演讲视频
类别(牛皮盒子)
|
评论
(11)
|
阅读(532)
|
发表于 13:45
0
评论
Comments
(
11
条)
[老闻]
2005/10/1 18:14:09
#11
他可不止是一个学者一个作家
更是情场老手,文章是淘来滴
他的三场演讲
不是空前也算绝后了吧
看似信手拈来实为蓄谋已久
真是不枉此行
看了香港记者会,就更清楚了
[片]
2005/10/1 17:36:59
#10
闻子,这是你自己写的吗?这些评论?我以前没看过李的东西,偶听到他的这次演讲,觉得特别有意思,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一个人,只爱一点点居然是他写的啊,呵呵。
[哼]
2005/10/1 17:23:32
#9
哼哼哼,这不是第一次了吧?
[老闻]
2005/10/1 12:48:49
#8
TO “哼”:俺刚知道原因,你的话其实在这里。。。俺发的评论摘抄给裹在里面,做成汉堡了,笑死俺了^_^
[哼]
2005/10/1 11:55:54
#7
俺说俺也稀饭,俺一有空就来你这追他,可俺说的话怎么全没了呢?哼哼哼,现在俺出去玩去,等俺回来,看看俺的话还在不?
[老闻]
2005/10/1 7:30:35
#6
俺稀饭这个可叹可笑可爱可敬的老混蛋
[老闻]
2005/10/1 7:27:15
#5
才、智、流、狂、俗、谐、忠
19日下午,70岁的中国台湾地区学者李敖先生就要乘飞机抵达北京。这是李敖14岁离开大陆后首次返回故里。
要全面评价李敖本人,是件苦差事。因为在中国历史上,似乎很难找到李敖这样类型的文人,大约也就魏、晋时代的狂狷们有些类似,但他又没有嗜酒、服石的陋习,固然玩世,精神倒并不颓唐,反而好辩爱讼。
所以,要介绍李敖,最好的还是李敖自己。
所谓的才、智、流、狂、俗、谐、忠,是我从包括《李敖回忆录》在内的诸多李敖文字中整理出的7大特点,借用的是李敖用证据说话的习惯。也就是说:让李敖自己来评论作为一个文人的李敖。
才是指“才学”。作为学者,李敖的学很杂,很广。
曾经看到一文章,说李敖是在监狱里苦读《资治通鉴》,出狱后方才学问精进。
这显然小看了李敖:李敖进狱时,早已经有不少著述,台大历史系的学生(纵然没有毕业,其功底却已吓坏众多考官)没看过《资治通鉴》,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?更何况,据说在读中学时,李敖就已有藏书500多本,16岁时投给杂志的稿件,就包括《毋忘在莒的出处》、《行李考》等艰涩题目,可见涉猎之广……40岁时,李敖曾自夸说,40岁以下的台湾人没人能够比他读书多,要比也只能跟清朝的陈梦雷等人物比,证之其十几部刊发的作品,此言不虚。
不过,做学问有时并不是比谁读书多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李敖热心社会,学问虽广,但较少论述,所以未必是合格之研究者,但是,我们只能将之看作是一个人的选择而已。
就像李敖在《十三年和十三月》中自我坦白说的:“白首下书帏”的事业对我太早,寂寞投阁对我也不合适,我还年轻,应该冲冲看。
这一冲,中国少了个历史学家,多了个李敖。
才是后天的东西,智是讲反应。中国传统文人一般不好急智,“白马非马”式的辩论往往被认为是诡辩,不是正道。但李敖性格中好斗的因素,却使得他即便在嘴巴上都不肯被人家占便宜。按照李敖的说法是:“我谈吐幽默、反应快速、头脑灵活,片言可以解纷,当然也可以兴风作浪。”
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,一次,李敖演讲完后,进入例行的“答听众问”程序。突然,其中一张纸条跳入眼帘,上面赫然写着“王八蛋”三字再无其它。却见李敖高高举起纸条面向听众,并将纸条内容读出来,然后说道:“别人都问了问题,没有签名,而这位听众只签了名,忘了问问题。”话音刚落,大厅里便一片掌声、笑声。
另有一次,也是在“答听众问”中,有一听众厉声斥责李敖:“你来台湾40年,吃台湾米,喝台湾水长大,为什么不说闽南话,是什么心态?”李敖听了,立即答道:“我的心态,跟你们来台湾400年还不会说高山族话是同一心态。”
牙尖嘴利,一至于斯。
流是“风流”。
年轻时的李敖,在爱情方面“勇猛无敌”,有证可查的亲密异性大概就有7任,其中两位是他在巴士站“追”来的,他对此的解释是:别人在那种情况下或许不敢追,因为他们爱面子,但是是面子重要呢,还是爱情重要呢?
更奇怪的是,他本人对自己的这种风流性格从不避讳,在著述中几乎毫不隐晦地曝光了自己追女生的经历,仿佛在写社会调查。其小说《下山上山爱》描写尤为大胆,还一度差点被认定为“黄色小说”,险遭“查禁”命运。
李敖曾经写过一首爱情诗(后来被改编成歌曲,在李敖所有的打油诗中,这首最为流传),名字叫做《只爱一点点》。
不爱那么多/只爱一点点/别人的爱情像海深/我的爱情浅。
不爱那么多/只爱一点点/别人的爱情像天长/我的爱情短。
不爱那么多/只爱一点点/别人眉来又眼去/我只偷看你一眼。“一点点”是李敖对爱情的认识,他认为,能够把握住爱情从量变到质变的“一点点”,就是奇情和俗情的区别。不过,这也是他最为严肃学人们所诟病的一端:积少成多,你还说是一点点?
不要解释,这是李敖的招牌菜。
李敖说自己文章写得好,就说自己的文章是500年里白话文前三名:李敖、李敖、李敖。
李敖说自己学问好,可以不把台大的教授们放在眼里,认为除了胡适、殷海光外,其余只能谈感情,不能谈学问,连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姚从吾,虽然服其人品,但却一样斥其做学问如狗熊掰苞米。
李敖说自己有文学才能,在写了《北京法源寺》后,则干脆自封为中国唯一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……
中国人说狂的时候,往往用“年少轻狂”来形容。不过,李敖的一生却一以贯之,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的动机:“我无法谦虚了,我深觉继往开来的重担上,我担当着一大部分重量,而这等责任又非我莫属,舍我其谁。”
李敖的俗最集中就体现在他的语言上。他毫不避讳使用很多文人雅士见了就会脸红的粗话。就好像我手中一本《李敖文集》,20多篇,篇篇不是谈政治就是谈文学、历史,但没有一篇题目不牵涉生理器官,列到报纸上都颇感困难。
个人觉得,对李敖这种俗影响最大的,应该是他军训生活的年代。1959年9月7日起,他开始受预备军官训练,后来在野战部队中担任陆军排长,1961年2月6日退伍。他回忆说:一年半投笔从戎的生涯在我生命里掺进新的酵素,它使我在突然间远离了学院、远离了书卷。远离了跟民间脱节的一群。在军队生活里,我接触到中国民间质朴纯真的一面。
看得出,虽然时间不长,但这段军训生活对一个知识分子的影响还是蛮深刻的,以至于李敖对于用“俗词”丝毫不介意,他说:“很多话是人民的语言呀!”
谐就是诙谐的意思,也就是幽默。
中国做学问的人,越是学问高的,就越是有很多高级的幽默。
李敖的幽默仿佛随口就来,以至于很多人现在都把看《李敖有话说》当成看《李敖有笑话说》。甚至连网络上都出现了李敖笑话集锦。对此我就不一一举例了。
最新的一个故事是。李敖宣布来大陆后,不少记者去采访他,有记者说李敖不敢坐飞机,李敖表示,“一直流传有谣言说我不敢坐飞机,现在坐给他们看。”记者接着问是否心理障碍克服了,李敖答说:“嗯……克服了,我告诉你怎么克服,我就选定一个最漂亮的空中小姐,盯着她,万一飞机有情况,我就抱着她同归于尽。”
李敖这个人原则性很强,最常提及的就是他对祖国的那份赤子之心。
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———“大陆型学者”。“不是台湾出了个李敖,而是中国出了个李敖。李敖是真正大陆型的知识分子,虽然我像拿破仑一样在厄尔巴岛上、在圣赫勒拿岛上,但我总归是大陆型的人……”
1935年诞生于山河破碎的东北,1949年随父亲来到孤舟飘零的台湾,如今,已经70岁的李敖终于重返大陆。不过,他自己是绝口不提重返的,他说:“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,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,台湾也是我的故乡,所以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,我回去不是那种带着乡愁,或是回到故乡的感觉,我想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出来我和别人绝对不同。”
50多年,但始终坚持这种毫不动摇的国家统一意识,李敖真的难能可贵
[木头]
2005/9/30 23:16:04
#4
我真奇怪,就他这么个天天做监狱的人,怎么那么有钱哦?
还有啊,他是不是个老妖啊,怎么七十岁的人看上去四十来岁呢?
[木头]
2005/9/30 23:12:53
地板
我听不到啊
[李敖简介]
2005/9/30 15:51:28
板凳
李敖是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,他写过一百多本书,可是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,自人类有史以来,写禁书之多,被查禁量之大,他居世界第一。这种连「金氏世界纪录」(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)都遗漏了的不可思议的纪录,充分看出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渊博、坚韧与顽强。
李敖的远祖大概不是汉族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苗族,他们在十四世纪,被强迫移民到山东。到山东后五百年,他的文盲祖父偷渡到东北。他的父亲用吉林省公费在国立北京大学念书,从此李敖就登记为吉林人。
一九三五年李敖在哈尔滨出生的时候,东北已是日本人侵略下末代皇帝溥仪的「满洲国」,李敖常说他一出生就是「遗民」,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「遗民」一样。由于不甘心「泪尽胡尘里」,他们全家搬到北京。李敖在北京念书,自新鲜胡同小学以至市立四中初一上,然后转到上海缉规中学初一上。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二日,他随家到了台湾,随身带了五百多本藏书,年纪只不过十四岁。
到台湾后,李敖跳班考入台中一中,进入初二上,可是到了高三上他就自动休学了,他讨厌令人窒息的中学教育。后来以同等学历考入台大,先学法律,后学历史。毕业后做了一年半少尉预备军官,退伍再入台大历史研究所,可是他又自动休学了。——他写文章攻击起自己学校的黑暗,他不高兴再念了。
李敖二十六岁起,用「文星杂志」和「文星书店」,兴风作浪了四年,最后被国民党封杀。自此他陷入十四年的「牛棚」生涯,包括以叛乱罪名,被乱判八年半在内,家也一再被抄。而他自己,则长年身陷黑狱,日与狱吏为伍,夜与蟑螂、白蚁、蜈蚣、老鼠为伴。
李敖四十四岁时复出,可是两年后,国民党再度以冤狱判他半年,目的在中止他「恶势力」的扩张,并把他斗倒斗臭。但是有着度过「冰河期」历练的他,苦战不懈。他从揭发国民党司法与监狱的黑暗开始,大规模的延续他自文星以来的反极权、反暴政、争自由、争历史真相的写作,把国民党搞得焦头烂额。他每月写一本书,连写十年,一个月都没间断,他为理想主义打拚的精神,无论敌友,都推服无间。
李敖是位颇具争议性的作家,也主持电视节目。他秉持一贯理念痛批政客而卓然有成。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。他曾宣称他是这次选战中「真正的男人」,挖苦其它的参选人为「雄性的动物」。长年来他直言不讳,著名的人物如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没逃过。反政府的激烈言论,使他在70年代及80年代两度入狱。他成为地下英雄及国际知名的人权斗士。「笑傲江湖」的电视节目让他重回舞台,吸引数百万观众每晚看他横批政治。
这就是李敖,中国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。
<<
1
2
>>
立即注册5D通行证
Join 5D!
发表留言
post
正在发送...
Send...
游客
Guest
用 户
Name
:
密 码
Password
:
内 容
Comment
:
主 页
Homepage
:
验 证
Verify
:
换一个
change the code
日志分类
首页
[889]
作品
[79]
没计
[145]
老闻画室
[106]
金脚印童画
[32]
迈丫儿
[80]
片段
[174]
牛皮盒子
[62]
POP
[13]
影动
[60]
乐耳
[48]
UFO
[20]
网兜
[70]